来源:人气:908更新:2024-06-07 14:35:38
从乔治·梅里爱导演的《月球旅行记》开始,到《2001太空漫游》《飞向太空》《月球》《流浪地球》,人们逐渐展开对太空的想象与创作。
如今,首部在太空中实拍的电影《挑战》于3月15日上映。这部俄罗斯电影《挑战》讲述了一位宇航员任务期间突发意外,伤病严重无法支撑返回地球治疗,情急之下一名女外科医生临危受命,亲身飞赴空间站展开救援行动的故事。该片女主角尤利娅不仅在银幕上演绎了传奇,更在真实的太空中体验了前所未有的冒险。
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陈征深耕物理学多年,对于航天领域非常熟悉,作为业内人士,陈征在观影时,由于自身参与过天宫课堂的设计,因此更能品出独特的视角。
《挑战》X 物理求真物理小课堂
在今天的节目里,让我们跟随陈征老师,一同走进太空物理的物理求真小课堂吧~
01
实验内容:
表演太空VS实拍太空
观察对象1:《2001太空漫游》的笔
要知道,《2001太空漫步》当中有一个镜头是演员抓住空间站当中飘浮的一根笔,实际上它的拍摄方式是在摄像机面前放了一块透明玻璃,在这个透明玻璃上面粘了一根笔,然后旁边有一位工作人员在摄像机前晃动玻璃去模拟太空漂浮的效果。演员为了避免撞到玻璃,只好用一个前伸去捏笔的姿势表现。
观察对象2:《挑战》中女主角的头发
而陈征在观看这部在太空真实拍摄的电影《挑战》后分享道:“对于女演员尤利娅,我会一直观察她的头发,在微重力的环境下,女演员在坐、卧、走等行动时应该表现出极不规则的运动。如果我们现在用电脑特效去做,第一是非常难真实复现,即便你能比较接近地复现,成本也极高。”
在电影《挑战》里,演员在空间站漂浮和抓周围附着点时,以及拿取脚上固定器、手术工具时,全部都是一个很自然的动作,并且整个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都显得非常有意思——这就是真实。
有网友表示“当顺着女主的眼睛望向窗外,镜头收录的是珍贵又真实的太空画卷,整场电影仿佛一场宇宙漫游。”对于电影来说,虚拟永远是一个非常好的辅助手段,但它永远不能替代真实。用虚拟的方式去制作的太空场景,永远是我们人为设定好的,即便是由人工智能生成,看起来好像不是我们一笔一划的画出来的东西,但它也是在我们人设定的基础之上生成的一幅画面,它不是宇宙的真实。
实验结论:要真实得有“呼吸感”
对此,陈征提出了“呼吸感”一词,认为实际上真实姑且可以用一个在艺术领域常被提及的词,就是“呼吸感”。例如和电影同为艺术八大门类的雕塑与音乐艺术,比如说有一些先进技术去加工的雕塑、音乐,听起来就特别完美,完美到给人的情绪感受反而不好。
02
实验内容:
后期制作血滴VS太空真实水滴
观察对象1:电影中切开皮肤的小血滴
电影同样如此,比如总有许多影片表现切开皮肤的时候,总会有一个血滴冒出来,这个血滴是用特效做的,是一个非常规则的小球,然后晶莹剔透的感觉反着光。
观察对象2:《挑战》中洗澡时的水滴
据陈征介绍,实际上天宫课堂里所做的那些跟水球有关的实验,以及在《挑战》电影中女演员洗澡的花絮,空间站当中的液体很难是一个非常规则停滞状态的球形。由于周围有空气,稍微有扰动的时候,这个小球就会或扁或圆了或长,乃至不停地振动,就好像你在一个气球里面装了水以后拍它一下的变化,会长时间振动。
实验结论:太完美的特效不一定最好
因此,太完美的东西其实给人的感受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就像断臂维纳斯雕塑一样,当他看起来好像不是特别完美的时候,那才是给我们留下无限想象空间的时候。陈征说道:“回到物理领域来讲,这个世界如果如此完美,这个世界就不会诞生。”从宇宙大爆炸那一刻开始,如果物质和反物质的粒子完美对称,它们就会完全湮灭,就不会留下这个物质的世界,也就不会有宇宙,不会有太阳,不会有地球,不会有你我。
03
实验内容:
主创上太空,极限真挑战
据了解,《挑战》中的女主角、导演经历遴选,他们训练三个多月就登上太空,并且还完成了电影拍摄任务,这个难度非常艰巨。
陈征介绍:“这里边挑战太多了,比如说震动。早年在杨利伟执行第一次飞行任务时,遇到和人内脏共振的低频震动,给人带来非常强烈地痛苦;其次是超过140分贝、150分贝的持续噪音;再次就是超重,一旦进入太空后,你身体的所有地方都会发生变化,味觉通常情况下会变淡......”
总体而言,电影《挑战》让观众看到了电影和航天科技的结合,并启发了更多的可能性。中国的航天事业呢这些年发展迅速,探月、载人登月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未来或许可以期待中国电影能够去到月球上在六分之一的重力环境下实拍,那就像在《挑战》当中我们看到演员在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下这种完全真实的场景。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电影人将创作的视角投入这些航天成就。